《电站系统工程》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目标的精细化发展,系统呈现出复杂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系统工程是管理学门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能以系统的观点综合考察问题,以系统最优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是一门融合多种方法论的跨学科课程,应用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综合素质高、合作交流强的学生,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专业将系统工程课程列入必修课或限选课。不同专业对系统工程课程的要求及侧重点不一。一些学者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了融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改革[1]、案例选择新视角[2]、针对不同授课对象的教学模式设计[3]等教学探讨,还有一些学者从教学方法上对系统工程课程提出了教学改革探索,如行动导向教学法[4]、双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5]、混合教学模式[6]等。我校文科专业本科生如何与系统工程课程特点紧密结合,从而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思想、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
一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工程在我校设为必修或限选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部分专升本专业会将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其中市场营销和物流专业是必修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是限选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文科专业的学生普遍觉得课程内容难度较大。系统工程课程主要介绍系统工程方法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系统评价的方法步骤,综合性强,一些方法需要有课程理论基础,其先导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运筹学》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专升本学生,缺乏相关课程理论知识背景,如专升本学生没有学过线性代数,因此给本门课程的日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第二,授课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系统工程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而且很多方法模型中又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点,如解释结构模型中涉及到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状态空间模型中涉及到高等数学甚至力学等相关知识。因而学生感觉课程逻辑理论强,知识点枯燥难懂,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理论教学,讲解各个知识点,但缺乏趣味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好,且难以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上述问题是我校当前系统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多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为了更好地结合我校文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就授课教学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我校2015级和2016级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生发放问卷,有效回收问卷232份。
二 文科专业本科生教学效果感知及学习主动性调查
(一) 文科专业本科生教学效果感知调查
系统工程课程在我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能够按照系统的观点,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认识、研究和解决某些实际的管理类系统问题。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课程主要内容分为系统工程基本思想、系统工程基本方法、系统建模能力、系统分析能力、系统仿真实验、系统评价分析这六个方面,调查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收获最大的课程内容,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文科专业本科生教学效果感知调查调查选项 小计 比例系统工程基本思想 165 71.12%系统工程基本方法 146 62.93%系统建模能力 102 43.97%系统分析能力 127 54.74%系统仿真实验 81 34.91%系统评价分析 109 46.9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32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达到了课程的基本目标,有71.12%的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是系统工程基本思想,有62.93%的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是系统工程基本方法,可见大部分学生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但调查也反映出仍然有相当多的文科专业本科生离“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进行认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还有差距,认为收获最大的是系统建模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分析的占比在50%左右,而动手能力更需要加强,系统仿真实验只有34.91%的学生认为有收获。
进一步调查学生对于各部分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理解程度,采用5级量表,结果显示认为不容易及很不容易的学生有2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1.21%。认为容易及很容易的学生有89人,占38.37%。其余50.42%的学生认为一般。这说明文科专业本科生系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于课程重难点的理解差异较大,仅有1/3多的学生认为较易理解。这对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优化组织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要领,并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知识,使学生能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面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上一篇:确保高质量 打好收官战
下一篇:志书编写中对档案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