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系统工程》
新华社石家庄7月14日电(记者赵宏宇)7月,白洋淀,芦苇绿荷红,小船从水面上掠过,泛起涟漪。一片广阔的芦苇田、39个村庄、3700多条沟渠将白洋湖划分为大小形状各异的湖泊143个。
白洋淀自古有“芦之湖金”之说。多位滇区老人表示,在80年代,芦苇是当地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霜冻过后,男人开始剪芦苇,女人在岸边编织芦苇席。 “当时,芦苇制品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芦苇席是城乡居民避暑的好选择。如果有几个姑娘编织芦苇席,生活就会很繁荣。”安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园区办公室主任王顺良说,那时人们会因为芦苇不够而烦恼。
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芦苇制品已不再用于粮仓、农家乐等,收割芦苇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费力费力。
河北大学化学学院徐建中教授表示,芦苇对湖水水质有净化作用,但如果管理不善,比如不能按时采收,降解,净化功能减弱。部分芦苇残骸倒伏在水中腐烂,影响了白洋淀的水质。
河北雄安新区成立后,芦苇的管理、保护、采收、利用开始成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政府主导、财政适当补贴、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场主体和芦农的活力。热情,逐步建立芦苇采收、管护、资源利用的长效机制。
从2017年开始,雄安新区就开始了芦苇的试采工作。 2020年,在试点收获的基础上,在当地进行规模化芦苇收获,安新县收获面积将超过5万亩。记者在白洋淀看到,芦苇青翠,长势良好。
河北点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冯立树表示,由于在水面采收困难,白洋淀主要采用冰上采收的方式。冷冻,根据白洋淀的特点“量身定做”。配合多种机器,效率是人工收割的10倍左右。收获完成后,公司进行集中储存和加工,利用规模优势统一销售给电厂和造纸厂。
王顺良表示,芦苇收割主要依靠招标形式,政府对企业给予一定补贴,目前基本可以实现既定目标。
在政府和企业为芦苇市场化利用所困扰的同时,一些有效的探索令人印象深刻。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法代表传承人杨秉军表示,芦苇画可以古今交融,表现人、山水、花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目前,许多进驻雄安的企业对当地文化非常感兴趣。芦苇画的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芦苇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河北雄安立本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冯永军说,经过三年与相关科研院所联合试验,研制出一种以芦苇为主体的菌棒。原料。这种菌棒含锌量较高,长出来的蘑菇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徐建中说,白洋淀芦苇的储运成本比较高。他们专注于芦苇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他们开发的芦苇基木塑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是一般防腐木制品的4倍。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工程和城市景观改善。已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始规模化生产;以芦苇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系列产品现已完成工艺优化和专用设备研制,未来将实现量产。
“随着各种探索的进展,未来白洋淀芦苇的用途会更加多样化,或许还会有芦苇不够用的‘烦恼’。”王顺良说。
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高原女子战炮班:男兵可以,我们女兵也可以
下一篇:没有了